小梅子是我們兩家人的寶貝,

舉凡叔叔姑姑舅舅個個疼愛有加,

更別說爺爺奶奶及外公外婆了!

 

每次我若回台南娘家,

外公外婆舅舅都很期待,

外婆會開始準備好料,

備給小梅子當季的蔬菜及水果,

當然還有媽咪我愛吃的虱目魚,

或其他懷念的媽媽拿手菜。

外公則會像個小孩般,

陪著小梅子身旁玩耍。

 

不過,每次回娘家,

必定上演的劇碼,

我媽總是提醒我爸,

不要樣樣順著小梅子,

她還小,不懂什麼對她是好是壞,

大人要理智點。

(我老爸會偷轉卡通台給小梅子看,或者暗示我小梅子要斷母乳,每次都被我嚴肅地說明)

我很喜歡我媽的態度,

面對這外孫女,她的疼愛絕對不亞於其他家人,

但她身為我的母親,

她尊重並認同我的育兒態度,

協助我,但不過於干涉我的教養方法,

她的建議總是中肯,

對於我母親,

我總是對她依賴有加。



疼愛孩子是長輩的天性,

但表達方式卻很不一樣,

有些長輩可能會太過於干涉及放縱,

對於父母的叮嚀,老早就拋到九霄雲外,

孩子要吃些什麼?要玩些什麼?

大至影響身體,小至可能生活習慣規範及作息亂七八糟,

有些長輩卻積極吸收育兒新知,

角色及心態轉變為"協助照顧孩子"而並非"取代父母"。


有時在店內,

總是會聽到一些長輩抱怨孫子大了,就被父母帶走了!早就忘了阿公阿媽。

我並非在這樣的立場內,可能不太客觀,

但聽到這話,我內心裡總為這些長輩感到有些可惜,

可惜他們的生活重心脫離不了孩子孫子,

忘了該擁有自己的生活!

兩代協力教養應有許多好處,

但之間的教養差異問題,

卻往往需要好好溝通。


在坐月子期間,

我大學同學打電話來祝賀,

沒想到講到後來,

我同學竟哭了起來,

她哭訴說:孩子在坐月子期間,

婆婆便因怕吵到她們夫妻倆為由,

而將寶寶抱至婆婆房間內睡,

直到她休完產假後,要抱回孩子回房睡,

婆婆卻以孩子會不習慣及會吵到她兒子為由,

又不讓孩子回父母房間睡,

她心想婆婆都為她們夫妻倆好,

讓她們上班時無後顧之憂,

便說服自己調適這心裡的不舒服,

但隨著孩子漸漸長大,

她一下班回去抱孩子,

孩子便大哭不給抱,

這時婆婆便會跑過來惜惜孩子,

並帶離她身邊;

這樣的例子大家都不樂見,但卻比比皆是,

母乳協會有個全職媽媽,

更是提到自己的經驗,

當她女兒問阿媽說有幾個孩子時,

阿媽回答:爸爸叔叔姑姑及你呀!

也許不用太在乎,

但聽在懷胎十月的親生媽媽總是有些不舒服。

我告訴我父親,

以後弟弟娶老婆生小孩,

你可別太黏小孩,管太多,

而沒有給父母及孩子應有的空間,

我想我父親,需要一些時間調適。


三代同堂應同樂,

不管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,

而或是父母親,

在教養的不同調下,

都需要好好確定立場及扮演好角色,

晚輩身段柔軟多看優點之餘,

應儘量與長輩溝通教養的方式,

長輩應好好享受含貽弄孫的樂趣,

在疼愛孫子之時,

也要與年輕的父母相互尊重,

畢竟父母之職,應讓父母善盡其職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ip698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