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育兒 (16)
- Nov 25 Wed 2009 00:49
媽咪,我喜歡說話耶!~
- Aug 11 Tue 2009 01:57
媽媽承認比較愛自己,就會做得比說得多
- Jun 24 Wed 2009 23:12
一轉眼
- May 26 Tue 2009 00:30
默契不足啊~這對母女
- Dec 05 Fri 2008 02:18
冬天來臨,小梅子學習記。
- Jun 10 Tue 2008 23:25
團結力量大!終於平反了!
母乳寶寶易缺鐵?醫師:錯!
|
![]() |
||
|
||
日前傳出餵母乳的寶寶恐會出現缺鐵性貧血,而嬰幼兒缺鐵則會影響發展,甚至智力較低,各界譁然。醫師呼籲,母乳中的鐵質容易吸收,至少應該哺餵母乳六個月!添加副食品之後,奶量攝取變少,應該注重鐵質的攝取,蘋果、深色蔬菜、紅肉、肝臟都是很好的鐵質來源,若寶寶出現蒼白、活動力不佳則要考慮缺鐵性貧血的可能。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副局長趙坤郁急跳腳,呼籲母乳最好,寶寶不會因為餵母乳而缺鐵,不論是母乳寶寶或是配方奶寶寶,添加副食品之後,都應該注重鐵質的攝取。 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部長黃璟隆指出,母乳中的鐵好吸收,吸收率是配方奶的三倍,母乳是最好的營養品,還能增加寶寶抗體,保護腸胃道,應鼓勵哺餵母乳。 母乳協會秘書長高宜伶指出,配方奶額外添加高劑量的鐵質,是因為其吸收率低,因此需大量添加才能確保寶寶吸收到足夠的量,但代謝這些高劑量的鐵會增加寶寶腎臟負擔。 台大生化科技學系教授蕭寧馨指出,國際組織建議,嬰兒前六個月應該完全哺乳母乳,母乳中的鐵質較容易被人體吸收,母乳哺育的寶寶不會有缺鐵的問題。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副局長趙坤郁呼籲,不論是母乳寶寶、配方奶寶寶,六個月後添加副食品都應該注意鐵質攝取。國民營養調查,部分女性有缺鐵性貧血,產前檢查時也都會檢查是否貧血,哺餵母乳的女性注重飲食均衡。 黃璟隆說,寶寶吃副食品時,應該營養均衡,多攝取蘋果、深色蔬菜、肝臟等富含鐵質的食品,如果寶寶出現蒼白、活動力不佳,則要考慮是否有缺鐵問題。美國就建議,寶寶在9個月到12個月時,應抽血檢驗鐵質是否足夠。 |
- Jun 09 Mon 2008 23:34
"餵母奶,小孩容易貧血?"母乳協會聲明稿
- May 21 Wed 2008 01:20
好文分享~沒有問題學生,只有問題家長!
最近我小姑的小朋友八月份要去上學,良良二歲五個月,到了八月份,他還是不滿三歲,而且去參觀幼稚園後,
園長都建議良良因體型較大,必須要直接念小班,所以良良要念二次小班。
其實我聽到這,覺得很奇怪,
怎麼會由孩子的體型來判斷他應該念的班次呢?
對於才認識不到二個小時的孩子,這樣判斷正確嗎?
如果可以,我希望良良能夠來到更為他設想的幼稚園。
以下這篇,是安儀的文章~
我覺得她的論點很棒,也很認同,與大家分享~
沒有問題學生,只有問題家長!
開完班務會議,也有機會私底下與幾位媽媽聊過天之後,我又再度的「有感而發」,忍不住要來發表一點我的牢騷了!
我實在弄不懂,現在的家長,送孩子上幼稚園的目的到底何在?
- May 21 Wed 2008 00:28
我想我也會這麼做的~
這兩則新聞,令人動容,我看了眼淚直掉。
母護嬰 最後簡訊「記住我愛妳」
在被震垮的瓦礫廢墟中,救難人員可以輕易地看見人類的至情至性。在四川省北川縣,搶救人員又發現一位偉大的母親,她弓著背護住只有幾個月大的女兒,自己早已氣絕身亡,但救難人員發現女嬰卻神奇地毫髮未傷,安靜地睡著。
北京今天出版的新快報傳誦這個感人的故事,在重災區北川縣,搶救人員在廢墟中發現一名被已房屋壓死的女子,她以雙膝跪地,整個上身向前匍匐,雙手扶著地以支撐身體,就像是古人行禮一般,但身軀已被壓得變形。
原 本救難人員在狹窄的間隙中,伸進手去確認這個女子已經死亡,因此就決定轉往別處去搶救,他們走了幾步後,搜索救援隊的隊長突然大步地往回跑,邊跑還邊喊 「快過來」。搜救人員又來到屍體前,費力地把手伸進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,探了幾下之後,他即高喊「有人!有個孩子!還活著!」
- May 18 Sun 2008 01:57
好文分享~為孩子留一片完整的時間
為孩子留一片完整的時間
為孩子留一片完整的時間
作者 : bubu 媽媽是最初的老師這本書的作者
星期六在台南慈濟小學跟家長們有一場分享會。接到邀請的電話時,負責聯絡的老師跟我討論了一下當天分享的內容與形式。我希望這不是完全以演講為主,問答與交流總是讓親師更能融入分享。
- May 13 Tue 2008 23:15
了解孩子的情緒~人智學講師研習記錄與分享
這是母乳協會裡,一位媽媽分享的筆記,我都把它收藏起來~
也分享給大家。
了解孩子的情緒(人智學講師研習紀錄與分享)
這次學校的家長座談會依舊請到了很棒的講師,看到研習時大家討論的盛況與不斷的笑聲,相信家長們都在短短的倆個鐘頭中獲益不少,我自己也相當認真的做筆記,希望讓無法參加的家長也能分享到這麼精彩的幼兒情緒探討內容,進而幫助更多的孩子。以下是我紀錄到的內容,如有不全再請家長們補充。
秋香老師ㄧ開始就強調情緒其實只是一種「反應」,它是由外在環境、人事與內在經驗、習性、特質等交錯所構成的,在人智學中提到真正的「我」是要到21歲以後才會長出來(回想看看我們自己真正的成熟,是不是也是到高中、大學以後?),也才可以真正的管理情緒。
- May 13 Tue 2008 00:32
我和孩子的四季約會~與你分享
主婦的部落格是我在母乳協會網站上看到,她的文章很棒~想與大家分享,
另外推薦主婦的書:台灣主婦在日本,我也有買她的書,
這是她部落格網址:http://blog.pixnet.net/beastcops/category/401087
我決定回來當全職媽媽,也部份受她的育兒理念影響。
我和孩子的四季約會 文/主婦
前言
這是去年幫台北松德婦女會寫的單親親子遊的文章,適用於所有家庭喔.
當了媽媽之後,很多人就開始所謂犧牲享受享受犧牲了,這是我一直搞不清楚的事。我一直認為,有快樂的媽媽,才有快樂的寶寶。說犧牲可以成為享受,真是一種胡說八道。育兒的過程中,當然是辛苦連連。上班是因為有薪水領,看在白花花的鈔票上,大家是硬著頭皮咬牙去做。但是育兒呢?很多人視為背負著一個永不脫身的責任,然後咒罵自己因為貪戀一時的歡愉而搞出人命來。其實並不是這樣。生兒育女應該是歡喜做甘願受,自己給自己一道持續成長的人生課題。無論從寶寶時期的把屎、把尿,吃喝拉撒睡,或是到求學進入社會,我們要學著從親子關係體驗快樂,享受真正無私的愛與被愛。這才是育兒的真意,因為愛。
什麼叫親子遊
很多人對親子旅遊有個錯覺,認為要花錢到各大遊樂園,最好是搭飛機去迪士尼樂園才叫親子遊。錯!只要你現在牽著孩子的手走出門,就算到巷口的便利商店買個東西,也算是親子遊。基本上只要是親子同時進行的外出活動,都可以歸類於親子遊。這就像情人約會一樣,只要甜甜蜜蜜地手牽手,無論在校園、百貨公司、甚至是搭公車捷運,都可以稱作是在約會。把親子遊的定義降到最簡單,媽媽爸爸的壓力就不會這麼大。隨時手一牽,就可以開始親子遊了。如果不是偷懶找理由,就是家長把出遊看成是一件很嚴重的事,以為要帶很多裝備出去,或是過夜才算有玩到。我家的兩個寶,都是在兩個半月大時,我一個人自己帶著,搭飛機出國找爸爸了。因為從寶寶就開始揹出門,所以我會攜帶最少的裝備,就不會因為笨重而阻礙自己出門的心情。以前帶未滿兩歲的老大出國去捷克自助旅行兩週,正懷有兩個月身孕的我,隨身的包包其實連A4紙都裝不下喔。
多大可以開始親子遊
根據我的觀察,會阻擋你親子遊的長輩或朋友,都是因為自己本身沒有這樣的經驗,所以非常的恐慌。以前住在日本時,常常在超市看到許多踩著高跟鞋的辣媽,把剛滿月的寶寶放在買菜推車上,繼續優雅的瞎拚。甚至在布拉格自助行時,我還遇到一對夫妻,帶著也是剛滿月的小寶寶在草地上曬太陽。閒聊之下發現,他們可是從德國開車過來玩的。台灣的長輩都會說,四個月大以前的寶寶不要出門。或許是古代的衛生條件差,希望讓寶寶強壯一點之後,再接觸外界人事物。但是現在這樣限制媽媽的活動,其實就讓育兒之路一開始就變成崎嶇難行。或許很多所謂的產後憂鬱症,就是因為媽媽的行動受限,連帶著也影響到心理健康吧。日本的育兒雜誌中,還有「公園出道」的指導介紹,就是指親子第一次到公園,要注意什麼樣的事項,以及寶寶怎樣穿著可以舒適的活動,媽媽應該如何跟別人談話攀談等等。這就是親子遊的開始啊。
出門三大法寶:野餐墊、水壺和自製便當
野餐墊、水壺和自製便當,像是最簡單輕鬆的出門裝備。防水野餐墊的功用,在於隔絶地上的髒汙和濕氣,而且不占空間輕薄好攜帶。在日本迪士尼樂園等遊行時,幾乎所有的日本家庭,都會每家一墊的鋪在旁邊的地上,可以輕鬆的等待及觀賞遊行。哪裡找,在所謂的39元商店,或是賣便宜日系雜貨的店都可以找到,不然傳統市場也會有賣,一大片還有卡通圖案的一百元。如果你真的找不到,拿防水桌布來代替也可以。像是辦桌用的紅塑膠布,雖然可以防水,但是太薄了,坐起來不舒服。野餐墊一鋪,可以在任何地方輕鬆的席地而坐,心情立刻就跟天上的藍天白雲一樣,輕鬆愉快的飄來飄去。歐美慣用的毛毯,我們使用起來太熱,而且比較厚重占空間,攜帶不便,又容易受潮,比較不適用。甚至我家老大校外教學時,我也按照日本習慣,替她帶了一片單人用的野餐墊,讓她可以輕鬆的席地而坐吃點心。當場贏得其他媽媽的讚賞,也說要趕快去買一片呢。
帶水壺省錢健康
雖然外面的便利商店和泡沫紅茶店很多,買水或飲料非常方便。但是一瓶一杯累積起來,也是個不小的支出,不如自備飲水比較方便。冬天沖好熱茶或是煮好咖啡,用保溫罐帶出門;夏天抓一撮茶葉或是放個茶包做冷泡茶,用運動水壺之裝起來也是非常方便。保溫悶燒罐或是運動水壺,都是家裡會出現的贈品,當然要物盡其用才環保。只要有帶個水壺出門,其實要補充水也非常方便,百貨公司等地都會有飲水機。我還曾經帶著熱水跟即溶咖啡包出門,想喝熱咖啡時,把咖啡粉一倒,搖一搖立刻就有現沖的熱咖啡可以喝。甚至我還做過帶鋼杯跟保溫罐出門,在荒郊野外吃碗熱泡麵,真是通體舒暢。
備便當好吃又營養
在我的童年記憶中,一直存在著一幕美好的記憶,無論暑假或是寒假,只要我從基隆搭火車去台南爺爺家玩,就會在車上打開替我準備的小黃瓜火腿三明治和茶葉蛋。有的吃的我,這樣忘記六歲的我,其實是一個人搭火車南下。要不是這樣做違反兒福法,我真想試試看我女兒的能耐呢。對於孩子而言,出外野餐是一件快樂的事,能用手拿東西吃,更是一件快樂的不得了的事。
其實很多人出門都忘記,是出去玩不是出去吃東西。結果常常因為在景點吃飯時,遊客人潮大排長龍,不是吃飯像是在打仗,就是被當冤大頭狠敲一筆。還不如自己預先從家中帶便當出門,既省錢又省事。其實自備便當很容易,最簡單的,就是從早餐店多買個三明治或是蘿蔔糕。以下列出參考菜單。
日本版便當內容大致有這四大項:
主食─飯糰、冷的義大利麵
蛋白質─火腿片、小熱狗、炸雞塊、白煮蛋─都是吃冷的
- May 05 Mon 2008 00:56
好文分享~美國幼稚園給爸爸媽媽的備忘錄